欢迎访问澳门现金赌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
信息名称:澳门亚冠娱乐印发《澳门现金赌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1499X/2021-00023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分类:通知 组配分类:政府文件 政府办:政府文件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天政发〔2021〕10号 发布机构:政府办
产生日期:2021-03-01 发布日期:2021-03-1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澳门现金赌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政策解读:
常天政发〔2021〕10号
澳门亚冠娱乐印发《澳门现金赌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开发区管委会、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

《澳门现金赌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澳门现金赌场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澳门现金赌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6)

一、“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6)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14)

第二章 描绘新蓝图,迈向新征程(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6)

三、主要目标(18)

第三章  致力产业强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PAGEREF _Toc2767323)

一、打造经开区和高新区两大产业高地(23)

二、打造东经120-常州站-文化宫都市经济活力带(24)

三、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5)

四、塑造三新经济六大产业集群(28)

第四章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塑造发展优势(31)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1)

二、加速集聚创新人才(33)

三、营造一流创新生态(34)

第五章  畅通内外循环,全面扩大开放水平(37)

一、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37)

二、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39)

三、深度融入“中轴崛起”战略(40)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42)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2)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43)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44)

第七章  深化城乡融合,加快建设美丽天宁(47)

一、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47)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0)

三、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城区(51)

第八章  强化保护传承,充分释放人文魅力(54)

一、持续提高文明程度(54)

二、全面擦亮文化名片(55)

三、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57)

第九章  突出共建共享,奋力共创美好生活(59)

一、加快“共同富裕”步伐(59)

二、巩固“教育强区”地位(60)

三、推动“健康天宁”建设(63)

四、打响“幸福康养”品牌(65)

第十章 推进系统治理,建设和谐平安天宁(67)

一、推进治理法治化(67)

二、推进治理现代化(68)

三、推进治理精准化(69)

第十一章 加强和保障规划组织实施( PAGEREF _Toc2605972)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72)

二、创新规划组织实施( PAGEREF _Toc430672)

三、强化监测评估考核(73)

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73)

第一章 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总导向,聚焦聚力“六个最”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务实奋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突破了一系列难题、办成了一系列大事,推动天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强富美高”品质新天宁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上700亿元、80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迈过50亿元、60亿元台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500亿元。季子文旅综合开发等4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省重大项目实现“零”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末的1.4:29.7:68.9调整为2020年的1:25.2:73.8。三新经济成形起势。以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为代表的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国家级“一平台两基地”正式落户,探索了“常州模式”;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功获批并投入运营,路测牌照成功发放;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创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江苏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常州基地挂牌成立。服务业提档升级。天宁经济开发区和旭荣针织、黑牡丹纺织、华利达、武进不锈4家龙头企业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前列,“三项融合”医养模式获国家领导人批示点赞。天宁吾悦、弘阳广场等一批载体拔地而起,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启迪协信科技园、新动力电商产业园、天宁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园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千家万铺、找纱科技获评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制造业加速转型。新十大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累计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300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1家、星级上云企业137家,获得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省级认定6家,市级认定16家。武进不锈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强力先端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亚玛顿、黑牡丹等5家企业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国佳云为、航天云网等5家企业成功中标四个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连续在全市排名第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形成了1.06万亩高标准农田,规模养殖场实现全生态养殖。焦溪(翠冠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完成建设,“黄天荡清水蟹”“焦溪翠冠梨”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互联网+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8亿元,年均增长率超20%。全区农业企业实现全过程监管,农药可追溯系统实现全覆盖,天宁区成功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2.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改革工作全面深化。高质效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全区党政机构设置为35个。有序推动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基层“三整合”改革顺利完成。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三资三化”专项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天宁建设和舜宁公司完成合并,信用评级提升为AA+,弘辉集团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证照联办”模式,全面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5个工作日常态化、0.5个工作日最优化”目标,“工业50”项目达标率100%。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入围省级创新型试点区,获批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5%,较“十二五”期末提升14.3个百分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43件,较“十二五”期末增长73.08%。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1家,新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家,常州四药获批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国家级试点,恒丰铜材、天晟新材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亚玛顿获得“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称号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累计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股份制企业55家,武进不锈、亚东集团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新动力创业中心、创业梦工场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启迪协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累计引进“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07个,入选省“双创”项目14个,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宋彪获得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第一人。质量提升成效明显,常药等4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电江苏公司获中国专利金奖,新增国家、省、市标准化试点项目8个。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产业园揭牌成立,天宁服装基地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称号。成立全省首家中非国际合作开发中心,全区15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16个项目。

3.“三城一镇”塑造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三城一镇”建设,城市品质不断彰显,累计完成征迁766万平方米,以较低成本整理出土地1.3万余亩,其中可出让土地8300余亩,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成绩从全市第三位跃升至第一位,并蝉联“三连冠”。人文老城更加精彩。抢抓棚改政策机遇,实施重点棚改项目19个,共改造老旧住宅及城中村7000余户,建筑面积166.2万余平方米。创新“房票”模式和预签约制度,攻克了火车站南广场旧城改造、九龙金三角市场关停等急难险重任务。启动老城厢复兴,改造提升罗汉路、红梅路等道路,大板房专项治理工作高效推进,签约率达100%。两大新城展现风采。天宁新城积极破解投融资难题,与中交建达成总投资75亿元的PPP合作项目,助力未来智慧城整体拆迁,推动“五纵五横”路网和地下管廊、生态环境建设,打开了东扩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凤凰新城总长14.7公里的环岛路全线贯通,核心区基本建成,常州四药研发中心、常药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凤凰新城实验小学投入使用,正衡中学加快建设,产城融合新画卷徐徐铺展。郑陆特色镇大放异彩。以省级高新区创建为牵引,围绕“8+1”项目,对郑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查家湾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验收,舜山文旅小镇项目开工建设;牟家村美丽乡村盛大揭牌,特色民宿“公子居”、伊酷拉精灵农庄正式营业;丰北村美丽乡村建成,黄天荡生态修复工程顺利竣工。

4.城乡环境展现新面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绿城建设高标准推进。舜过山森林公园、龙城大道健康步道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横塘河湿地公园、沪蓉高速绿廊等建成投用,新增森林绿化面积3300亩,“一核、两环、三廊、五带”的生态景观格局基本形成。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建成省级健康村10个、绿美村庄5个,建设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3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4个。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水利风景区3个。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悦达卡特正式关停,山峰化工地块完成治理,全面建成城市无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4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新增主污水管网31.8公里,城镇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5.5%,累计完成23条黑臭河道、4条劣V类河道整治任务,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36.5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期末下降3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较“十二五”期末提升17.3个百分点。全域环境大整治全面启动。开展美丽天宁全域环境大整治,实施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京沪高铁天宁段10.1公里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省级垃圾分类治理重点创新项目——天宁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基本建成,郑陆镇实施农村全域垃圾分类省级试点。

5.改善民生彰显新作为。坚持民生优先,教育、医疗、文体、就业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富民增收工程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4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近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阳光扶贫精准发力,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机制,成为全市首个全域脱贫区,累计新增参保7.03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教育事业实现均衡发展。新建和在建学校项目29个、改扩建项目18个,增加学位3.3万个,新增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2所;集团化办学实现全学段覆盖,成功引进市一中、正衡中学、机关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创建“天宁星课堂”党建品牌,成立天宁区教育发展基金会,高标准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统一改革,创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国家科学育儿项目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完成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动郑陆镇卫生院病房综合大楼、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新建项目。代表江苏省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场考核,“智能化签约服务”项目获评省卫健委十大创新服务项目。创新建立首席家庭医生制,逐步形成居民主动注册家庭医生服务的天宁模式。健康养老事业蓬勃发展。茶山街道创成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高分通过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复审,国家领导人实地考察,国务院领导作批示肯定。“康益行”医养融合试点项目被推选为国家医养结合典型案例,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8张,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分别达80%和47.7%。文体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焦溪古镇联合申遗、寺墩遗址考古勘探扎实有力推进,舜山小镇列入省重大项目,黑牡丹文创园、牟家文农旅等6个项目列入市重点文旅项目,青果巷盛大开街,成功申报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相继落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建成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80多个。天宁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开放,“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67平方米,居全市第一,举办了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荣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6.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营造了和谐和美浓厚氛围。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社工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全覆盖。探索实施网格化治理,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九合一”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实现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全覆盖,顺利通过省级网格化试点区验收,获评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市平安建设突出绩效区。“社区管家”“民情茶座”等治理模式相互促进,形成了党员干部、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协同治理的生动局面。精神文明富有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出行、文明餐桌、志愿服务等活动,文明城市测评指数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举办“百姓视角”等创新形式道德讲堂150多场,建成志愿服务组织694个,采菱社区、同济桥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查家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澳门现金赌场检察院、采菱社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天宁新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代表”和“榜样标杆”,“天宁工匠”李承霞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雷锋科技服务站领军人尤辉当选新一届团中央常委,袁洪度、蔡志忠等7人获评“中国好人”,汤亚平获评“全国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一批信访积案成功化解,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司法部通报表彰,天宁公安分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创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省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推进“三官两师”进社区,彩虹城等社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安防、雪亮工程、放心车库等工程加快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实效。实施拥军“安心工程”,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城区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困扰多年的九龙小商品市场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成功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卓有成效,民兵调整改革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审计、民防、双拥、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台侨事务、保密、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后勤服务、关心下一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挑战看,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我区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转型升级任务依旧较重,环境资源要素日趋收束,公共资源供给尚不均衡,城市精细管理、社会创新治理仍需加力。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力度、综合施策、系统解决。与此同时,大变局大挑战中蕴藏重大机遇,机遇在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科学技术正在加速迭代;机遇在于国家对推动创新突破、加快产业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安排;机遇在于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良好发展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汇聚;机遇在于天宁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较好的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文化软实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深入实施,为未来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我们必须着眼“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在接续奋斗中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向前发展,高质量实现“强富美高”品质天宁新跨越。

第二章 描绘新蓝图,迈向新征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总目标、总纲领、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战略定位,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奋斗精神,矢志不渝追求“六个最”,努力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奋力推动“强富美高”品质天宁建设实现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两争一前列”的奋斗指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切期许,作为全区上下“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引,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深入领会实践要求,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展现天宁作为,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展现苏南特色、符合天宁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葆利民初心、亲民理念、惠民宗旨,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围绕“八个更”要求,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上的困难、政策上的困惑、办事上的麻烦,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始终把稳中求进重要原则贯彻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既不为求快而盲目发展,也不为求稳而无所作为,坚决守住稳定、安全、生态、廉政四条底线,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释放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久久为功的前进定力。始终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总体谋划在久久为功的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生动现实。

坚持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始终把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作为不懈追求,坚决破除“上游难搞、下游难瞧、中游最好”的庸人思维,全面激发“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奋斗基因,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意识,以“四铁精神”抓落实、以“比学赶超”促争先,不等领导来安排工作,主动把事情做到最好,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始终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三、主要目标

我区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做到水平更高、走在前列。展望二○三五年,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新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社会治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人民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持续领先,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教育强区、健康强区、人才强区和质量强区地位持续巩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城乡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显著改善,城乡人居品质全省领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强富美高”品质新天宁的现代化图景成为现实。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是:“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在“稳”的基础上“进”得更大一些,在“好”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快一些,通过五年的努力,阔步迈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重点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到2025年力争达到150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经济结构全面优化,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5%以上,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焕发新活力。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质量效益跨越提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00家、主板上市企业10家,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发展局面。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八个更”取得更大进展,城乡居民就业更有质量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万元。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明显增强,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供给优质均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住房保障水平显著提升,高品质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美丽天宁展现新面貌。城乡形态、功能和品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PM2.5浓度低于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和美丽乡村全面覆盖。文旅休闲、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以老城厢、焦溪古镇为核心IP的旅游组团全面兴起,创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测评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大力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基因,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文化品牌标识度愈加彰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走在全市前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探索创造澳门亚冠娱乐基层“微改革”品牌,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各类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高水平全面开放格局进一步确立。

——社会治理实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法治天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安全保障、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市前列。

“十四五”天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

预期目标

经济强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人

预期性

17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预期性

80

3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

预期性

6

4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预期性

76

5

规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预期性

1500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

预期性

7

7

新增规上企业单位数

预期性

2500

8

三新经济产业集群纳税销售额

亿元

预期性

1000

9

企业股权融资额(五年累计)

亿元

预期性

200

10

新认定各类企业研发机构数(五年累计)

预期性

50

11

每年新增三新经济载体面积

万平方米

预期性

100

12

高新技术企业数(五年累计)

预期性

400

13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比重

%

预期性

50

14

新增主板上市企业

预期性

10

15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预期性

3

16

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

预期性

31

17

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

亿元

预期性

1100

18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五年累计)

亿美元

预期性

10

百姓富

19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人

预期性

9

2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约束性

3

21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

个/万人

预期性

1

22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

%

预期性

0.93

23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预期性

2.6

24

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

%

预期性

80

环境美

2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约束性

1.5

26

单位生产总值固定污染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千克/万元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任务

27

单位生产总值固定污染源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千克/万元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任务

28

PM2.5浓度

微克/立方米

约束性

35

29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约束性

80

30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

约束性

100

31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

%

预期性

95

32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率

%

预期性

100

33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预期性

40

社会文明程度高

34

城乡社区营造覆盖率

-

预期性

90

35

网格化达标率

%

预期性

98

36

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

预期性

15

37

全民阅读指数

%

预期性

80

38

万人体育健身设施拥有数

预期性

207

39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约束性

0.01

40

公众安全感

%

预期性

95

41

每千人食品抽检率

批次

预期性

6


第三章  致力产业强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毫不动摇坚持“产业立区”导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提高天宁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打造经开区和高新区两大产业高地

将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作为提升天宁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聚焦三新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实现经开区和高新区“双轮驱动”。

1.支持经开区打造三新经济示范高地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人工智能、新一代区块链、5G等产业领域,积极构建应用场景,着力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示范引领效果明显的平台项目,突出园区招商、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产值超20亿、50亿的龙头企业,构建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三新经济产业集群。

2.支持高新区打造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核心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天宁开放实验室、先进材料研究院、“一站式”智慧平台等研发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积极引进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与医药“一首位+三支柱”特色产业体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致力打造“生态文化新区,科技智慧新城”。

二、打造东经120-常州站-文化宫都市经济活力带

重点围绕东经120、常州站和文化宫等区域,坚持功能引领,聚力品质内涵,突出资源要素配置功能,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1.推动东经120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的融合,重点集聚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业态,推动贸易、金融、文旅、设计等行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建设一批高端商务楼宇,招引一批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打造数字经济集聚的活力区,创新和服务的先导区,成为引领都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现代服务业档次的领头羊。

2.推动常州站周边打造“龙城会客厅”

依托“高铁时代”长三角同城效应和紧邻客运中心交通优势,加快常州站周边地块开发建设,配套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高端服务等功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商务经济、商贸经济、会展经济,有效承接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要素资源辐射,打造具有承载力、吸引力、高颜值、高品质的现代商务区。

3.推动文化宫片区打造“龙城第一商圈”

充分放大地铁枢纽区位优势和人流物流集聚优势,加快实施“历史文脉”传承行动、“第一商圈”提升行动、“龙城夜市”点靓行动、“风貌街巷”焕新行动、“绣花管理”匠心行动、“5A景区”创建行动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文旅商居融合发展,提升商务商办功能,集聚国际品牌、高端商业,扩大高端消费有效供给,打造最能体现常州品质的“龙城第一商圈”。

专栏1:六大专项行动

“历史文脉”传承行动:依托世界遗产大运河精品段,串联青果巷、约园、近园、恽宅、吕思勉宅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集中体验区,形成延续城市文脉、凝固城市历史的展示窗口。

“第一商圈”提升行动:发挥文化宫广场轨交区位优势及人流集聚效应,通过实施购物中心改造提升、前后北岸业态重塑、工人文化宫大会堂及广场景观优化等工程,进一步提升老城厢“第一商圈”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龙城夜市”点靓行动:充分挖掘夜间消费资源,打响“龙城夜市”老城厢夜间经济品牌,围绕天宁宝塔、文化宫广场等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引爆点,形成“龙城夜未央·越夜悦天宁”的夜间发展生态圈。

“风貌街巷”焕新行动:实施老城厢旧校区全覆盖改造提升,优化街区功能、提升街区业态、塑造特色风貌,美化街巷沿线建筑立面,打造文化底蕴浓厚、独具生活气息的街巷景观。

“绣花管理”匠心行动:以“绣花”精神为老城厢精细管理穿针引线,按照“线清、杆合、箱隐、景美”全要素一体化标准,推进老城厢道路整治,实施天宁寺、文化宫景观廊道建设等工程,切实提高城市颜值和品位。

“5A景区”创建行动:整体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系统梳理老城厢古塔古寺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等旅游资源,以天宁寺、红梅公园、青果巷、前后北岸、古运河等为核心节点,努力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的辨识度、美誉度。


三、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方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产品优势特色、延长产业链条。

1.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提档升级

提升时尚产业能级,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建立“大研发、大营销、大数据、小生产”模式,全面拓展服装设计、时尚创意等高附加值环节;加快新型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升能级,支持本土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扶持创新性生物技术企业发展。持续推动干燥设备、医疗器械、不锈钢管等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升级。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支持智能工厂、智能流水线等建设,推进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推动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底,力争实施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00家,智能化改造500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

2.加快推动服务业提升能级

实施特色楼宇培育工程,加大对楼宇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商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中高端商务楼宇,分类推进存量楼宇改造更新和盘活利用,集聚商务商贸、创意设计、科技研发等企业,打响天宁时代广场、富邦广场等特色楼宇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支持吾悦广场、九洲新世界等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增强体验功能,重点实施火车站北广场、东经120、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新的商业地标;提升商品交易市场能级,推动钢材现货市场搬迁改造,支持万都广场、国际家居城等专业市场做大规模和提升市场影响力,推动大宗商品和城市配送物流集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金融,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天宁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不断丰富金融业态,支持金融机构聚焦产融结合,加强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以万都金属智慧物流园和常州交运智慧物流园为核心,积极招引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

3.大力推进“两业”融合发展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共性技术联合开发和推广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转化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制造业全产业链条嵌入,积极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实施“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工程,以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区域集聚发展等融合试点构建产业链双向融合互动机制,培育一批集“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的标杆企业,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

4.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

深入开展工业企业集约资源综合评价工作,强化低效用地企业腾退机制,逐步消除D级以下企业。深度排摸纺织、印染、铸造行业过剩产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等手段,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达标企业或产能。持续加大化工企业排查整治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低效化工企业。“十四五”期间,减少化工企业10家以上,盘活低效用地3000亩左右。

四、塑造三新经济六大产业集群

聚焦三新经济,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网络视听游戏、新一代信息技术、跨境电商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由“聚变”向“质变”跨越。

1.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群

加快中欧(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产业园三期和科学仪器分园建设。大力引进检验检测认证上下游服务机构,制修定检验检测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构建全领域、全链条服务体系。打响检验检测认证高峰论坛品牌,提升园区企业、机构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推进“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业务领域,集成智慧管理、物业服务、人才培训等功能,形成立足常州、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检验检测中心。

2.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做实航天云网、步云工控等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云桌面等基础软件,形成“平台+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龙头企业”的联合体。重点招引基础设施供应商、平台服务商、咨询服务商等各类生态企业,构建“基金+基地+平台”的协同模式。围绕工业大数据资源汇聚、分析和交换,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推动重点行业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工业互联网赋能智造行动,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和灯塔工厂。到2025年,参与建设国家级平台3-5家,集聚30-50家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质企业。

3.智能驾驶产业集群

依托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发挥试点示范效应,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检测业务,促进智能交通标准制定、技术测试检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动“常州市国家商用车智能驾驶研发认证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全场景、全要素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提升多领域的权威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加快推动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车创智车园建设,积极引进培育智能驾驶平台类、核心零部件类和智慧交通工程类企业,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

4.网络视听游戏产业集群

加快“视频进出口平台”“视频安全保障平台”两大平台和登记、翻译、审核、密保、制作、交易、结算、数据等八中心建设。加强与广电总局广科院、国广东方等知名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设立游戏审读受理中心、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江苏分院以及江苏游戏产业协会,成立游戏产业运营公司,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招引动漫设计、数字发行、游戏开发、游戏运营、AR/VR等企业,举办中国江苏游戏产业峰会与博览会。努力创建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园。

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通信技术产业园建设,围绕通信研发、通信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新一代无线通信设备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通信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加快推动5G科创中心建设,积极搭建以5G技术创新应用为主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积极引进5G相关龙头企业,整合运营商、设备商、应用厂商等全产业链资源,构建5G产业生态体系。

6.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抢抓常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机遇,围绕“一核多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布局,加快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政策聚焦与创新突破,吸引高水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集聚,积极引进上下游服务企业,梯度培育跨境电商服务企业。积极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对接全市各类产业,打造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链。引导实体制造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鼓励外贸企业设立跨境电商事业部,做大做强跨境电商进出口,打造跨境电商样板区。

专栏2: 三新经济重点园区建设

检验检测认证:中欧(常州)检验检测国际认证产业园三期。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云制造先导中心。

智能驾驶: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

网络视听游戏:网络视听产业园。

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讯科技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二期(电子信息产业园)、5G科创中心。

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产业园、天宁互联网新经济产业园。

第四章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塑造发展优势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优势产业链精准布局创新链,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做强创新载体,优化创新生态,引育创新人才,持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引领工程为支撑,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强对纳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400家左右,较2020年增长一倍以上。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引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科技型上市企业,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库,完善“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挂牌上市,到2025年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0家。

2.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引领

用好市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家、省级重大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两站三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企业研发机构50家左右。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和参与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建设紧密型的产业创新联盟,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研发,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协同创新局面,带动共同发展。

3.做优做强创新载体

充分发挥经开区、高新区和各类科技园区的主阵地作用,加快完成网络视听游戏产业园、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三期、汽车智能零部件产业园、坤鼎生命健康产业园、生命科技园等建设,培育壮大云制造先导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等,着力引进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鼓励新动力、启迪协信科技园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发挥“领头雁”作用,支持检验检测等专题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创业平台,做实做强省级新能源材料众创社区,推进国家级孵化器、省级众创空间提质增效。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双创载体5个以上,省级双创载体15个左右。

4.深化产学研战略合作

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对接,全面加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全面合作,推进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专业研究所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进一步密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技术交易市场等合作,丰富和拓展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渠道,推动澳门亚冠娱乐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十四五”期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0份以上。

二、加速集聚创新人才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聚人才”向“人才引领产业”迈进。

1.实施三大人才工程

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全力推进产业人才、民生人才、党政人才“三大人才工程”,到2025年,引进顶尖人才8人,高层次人才1300人以上,各类人才5.5万人,每平方公里人才数位列全市前列,实现全区人才总量达18.5万人。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强企业首席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到2025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50个以上,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00人,培养一批“龙城工匠”“天宁工匠”。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打造一支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2.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产业

加快推动天宁人才交流大厦、天宁科技促进中心、天宁区人力资源市场“一园多区”建设,打造面向常州、辐射长三角,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人力资源产业园,到2025年,力争吸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家以上,累计引育服务各类人才100万人次。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配套完整人才服务功能,做优猎头、网络招聘、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生态。

3.完善系列人才政策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人才政策,完善区高层次、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在院士、长江学者和学科团队引进方面实施“一事一议”,深化落实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优惠政策。实行普惠性人才购房政策,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三、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1.打造科技服务高地

实施科技服务质效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态,重点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骨干企业和机构。依托检验检测认证、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功能性平台,为全市乃至全国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数据上云等科技服务。支持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促进“互联网+科技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科技服务资源开放共享。

2.推进质量天宁建设

积极贯彻“质量强国”方针,深化实施“质量天宁”战略。持续推进品牌建设、“标准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提升“三大行动”。培育一批优秀质量标杆企业,打造“江苏精品”等一批名牌产品,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一批高价值区域性服务品牌,增强高质量服务供给能力,打响“天宁服务”品牌;发挥“区长标准化奖”牵引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以质量工作督察为抓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争创澳门亚冠娱乐省(市、区)长质量奖。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创成知识产权强省示范区域,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专栏3:“质量天宁”三大行动

品牌建设:以“三名两标”(名企、名品、名匠、商标、标准)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国内注册和国际注册;鼓励企业争创各类政府质量奖,打造一批“江苏精品”认证产品和企业,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的推广和应用。

标准化+:促进全区生产经营主体主导制定原创标准,提升既有标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在高端纺织服装、不锈钢、干燥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标准提升、质量提升。

知识产权全链条提升:持续夯实知识产权基础,激发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活力,强化专利应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级专利奖;创成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做好知识产权贯标、融资和优势企业、“战推”项目的培育工作;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3.完善科创政策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科研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推动创新链各环节各类政策衔接配套。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工作力度,设立区级科创基金,聚焦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及投资兼并、产业提质等“5+N”扶持方向,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第五章  畅通内外循环,全面扩大开放水平

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常州“中轴崛起”等战略,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天宁对外开放水平。

一、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抓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高供给质效、释放消费潜能,优化开放布局、提升开放能级,以畅通内循环促进形成更高质量的双循环。

1.优化供给,打通内循环

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对接平台,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降低生产经营和社会交易成本。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和建设机制,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确保投资稳定增长。鼓励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拓展出口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外贸企业进商场、进超市、进渠道、进街区,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

2.扩大开放,畅通外循环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瞄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基金+项目”招商方式,加强与欧美、日韩等先进经济体的国际合作,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优质项目以及全球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和高科技独角兽企业,积极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十四五”期间,力争年均实际到账外资突破2.5亿美元。实施外贸强基、创新和护航三大行动,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检测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展示、销售等机构,做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功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文化贸易、技术贸易加快发展;落实好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助力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贸风险与摩擦。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纺织服装、医疗器械等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高水平建设中非国际合作产业园。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区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

3.挖掘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一批高品质综合商圈和特色街区,推动传统商贸和实体商业转变经营模式、创新组织方式、增强体验服务。促进文旅休闲、健康养老、家政幼托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进消费新业态向农村市场拓展,释放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兴消费热点潜力。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打响“龙城夜未央·越夜悦天宁”品牌。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实体商业发展直播电子商务、开展社交营销,打造网络直播产业园,积极创建2-3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社区(村)。强化消费领域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二、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实施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制度理念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对接上海,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西翼门户重要的功能节点。

1.高质量推动产业协同接轨

对接上海产业重大战略布局,围绕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积极承接上海高端产业溢出和功能配套,整体嵌入上海高端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临港的品牌、管理以及项目等优质资源,助力天宁产业园区能级提升。探索与上海各城区在高端装备制造、无人驾驶、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引进上海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分支机构。

2.高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接轨

用好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上海重要创新主体、平台、人才等资源,拓展创新资源对接渠道。支持企业与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主动对接上海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张江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对接合作,探索设立“飞地”研发平台。积极对接上海科技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3.高标准推动理念服务接轨

学习借鉴上海在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特色做法,提升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水平。深化与上海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上海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优质项目落地,与上海知名康养机构合作,打造面向长三角的中高端康养旅游基地。

三、深度融入“中轴崛起”战略

主动参与并积极推动“中轴崛起”战略,探索打造苏锡常融合发展先行区,着力加强跨区域高端产业联动合作,加快促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以及公共服务共享。

1.探索打造苏锡常融合发展先行区

致力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天宁、江阴两地产业创新、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美丽乡村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常州东高速的选址与建设,实施与江阴交界的道路连通,争取轨交7号线东延和市郊线建设;支持郑陆镇与江阴接壤镇合作,共同建设乡村旅游线路,探索打造苏锡常融合发展先行区。

2.共建“中轴崛起”新兴产业增长极

加强与苏州、无锡、泰州等周边城市联动,积极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全面深化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共同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依托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智能驾驶等基础,与苏州、无锡在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领域加强合作,积极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空间;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加强与泰州、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联动,打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挥检验检测认证企业集聚优势,积极拓展面向长三角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3.促进跨区域资源流动与服务共享

积极布局面向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高端要素市场,争取市级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交易市场和平台落地,支持现有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扩展服务范围,大力引进主导资源要素配置和交易的高端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推动跨区域教育集团和医联体建设,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同治理机制。加快推动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与市场监管协同,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及失信联合惩戒。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系统集成和创新探索,精心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动力活力。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探索实行混合用地、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积极探索适应智能制造和三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工时管理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支持构建重点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

2.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巩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成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家自主经营和创新权益,营造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创新融资增信担保方式,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助力企业降本减负,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重组,提升天建集团、弘辉集团信用评级,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不断做大做强,力争控股两家上市企业。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做实一级子公司,支持国有企业在片区开发、园区运营、金融服务等领域拓展业务,在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育养老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规范监管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严控子公司设立和退出,防范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优化调整,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优化政府决策、执行、组织、监督体制,推动经开区优化调整机构设置,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提升履职效能。理顺区、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促进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决算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完善大数据管理局职能,推动大数据归集和平台融合,实现政务资源整合利用共享,建设智慧政府。加快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创新提升统计服务能力,完善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全区事业单位设置,积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深化学前教育、教育评价和课堂教学等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医保支付与医药服务协同发展。深化养老、文化和社会治理等其他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3.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允许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在法律框架和市场规则下平等交易,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发展指数”和企业家的“幸福指数”。

1.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打造“一网通办、一门全办”的政务服务品牌,推行“线下一窗”与“线上一网”集成融合,持续缩短行政审批时限。做强企业服务中心,推动重大项目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深化“一城通办”示范建设。全力争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权限,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运用“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2.营造优质规范的市场环境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竞争行为,强化商标品牌保护和公平竞争。打造线上办理服务新模式,实现同城异地业务联办,全面提升居民和企业的水电气获取便利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信息共享,强化失信风险预警。

3.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高效综合执法体系,细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实施柔性监管。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和执行各类涉企产权案件,加大对各类侵犯产权和破坏营商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优化办理破产资源配置效率,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探索试行自然人破产制度。妥善审理劳动争议、知识产权、金融借贷等涉企案件,强化涉及营商环境领域法律监督。

4.创新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

设立重点企业联络专员,健全定期沟通机制和信息直报制度。深化“减放转”专项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落实“非禁即入”,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做好减税降费。

第七章  深化城乡融合,加快建设美丽天宁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全域美丽的品质城区。

一、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抢抓城市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优化城乡交通网络体系

全面做好轨道交通2号线、5号线、6号线建设工作,争取市郊线启动建设。建设沿“大明路-工业大道-镇南路-溪河路”连接城乡的主干道,构建与周边区域连接的舜山路、新堂路、申浦路、大明路、乐业路、S232省道、河丰路、朝阳路的“三横五纵”骨架交通网络体系。新建永宁路、横塘河东路等13条市政道路,推动实施清凉东路等一批道路的大修整治。推动未来智慧城、凤凰新城等区域内部主要道路、桥梁实现贯通。加快推动与无锡江阴、常州经开区路网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水平。

专栏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市政道路13条:新堂北路(西起常青路,东至S232),舜河西路(北起舜山路,南至舜河路),大明路(江阴边界-舜山路),河丰路(江阴界-工业大道),工业大道连接线(朝阳路-江阴界),工业大道东延(常焦线-常焦线),大明路北延(舜山路-工业大道),永宁路(和平三路)(横塘河西路-永武路),横塘河东路(北起青龙西路,南至龙城大道),横塘河西路(北起青龙西路,南至东方西路),夏雷路(茶山段)(西起龙游河,东至凤凰路),夏雷路(兰陵段)(西起兰陵路西(区界),东至和平路),华阳路(北起横峰沟河北侧(桩号K0+324),跨越横峰沟,南至新堂北路 )。

大修整治一批道路:清凉东路(和平路至龙游路),友谊路(劳动东路至钢材市场),团结路(劳动东路至中吴大道),永宁路(飞龙东路至关河路),关河中路(晋陵路至新丰桥),化龙巷(博爱路至局前街),劳动东路(采菱桥至青洋高架),劳动中路(采菱桥至同济桥),中吴大道(丽华路至龙游路北侧)、延陵中路(朝阳桥至横塘桥),太平桥路(关河路至博爱路),工舍路(兰陵北路至材料供应公司),关河东路(新丰桥至五角场)。

地块开发配套道路43项:青洋北路东侧、新堂北路北侧地块,天宁紫荆大厦(青洋北路东侧、新堂北路北侧QL-020222-2地块),金融商务广场一期,君宸苑(竹林北路北侧庙湾村西路西侧QL080537地块),铂雅花园(竹林北路南侧庙湾村西路两侧QL070206、QL070207地块),競业园(名力纺织有限公司及周边地块)天下锦,兰陵尚品三期(托利多公司周边),竹林北路南侧、华阳路西侧地块(QL-020603-1),青洋北路东侧、青龙路南侧地块(QL-020609-7),青洋北路东侧、青龙路南侧地块(QL-020609-5),永宁北路南侧、横塘河西路西侧地块(QL-030422),天宁青阳城市广场(横塘河东路东侧、新堂北路北侧(QL020121-03)地块),央著瑞庭(龙城大道东侧、永宁北路南侧水投地块),天宁吾悦广场(东方西路南侧名山路东侧地块),御园(紫云地块),常宁府花园(龙游路东侧、三宝浜南侧地块),琅越龙洲花苑(龙锦路东侧、竹林北路北侧地块),门第境院(光华路北侧、采菱支路东侧地块),璞樾和山花苑(劳动东路北侧青洋路西侧地块),铂悦花园(菱溪路东侧、光华路北侧地块),金正花园(工业大道北侧、迎宾路西侧地块),龙运天城雅园(丽华北路东侧劳动中路南侧DN040402地块),怡安家园(青龙西路北侧、虹景路东侧QL070115地块),竹韵茗居(青洋中路西侧、离宫路北侧DN060306-02、DN060306-04地块),衡麓花园(劳动东路北侧、友谊路西侧DN050111地块),南广场花园、南广场公寓(火车站南广场南侧地块),海华花园(东方西路南侧、横塘河西路西侧地块),云樾里花园(东方西路南侧、横塘河西路东侧地块),盛悦雅园(季子路北侧、迎宾路西侧ZL020609地块),锦凤合鸣花园(凤凰公园东侧DN050908、DN050909地块),熙云雅苑(中吴大道南侧、花木路西侧DN080105地块),悦动广场(青洋北路西侧、新堂北路北侧地块QL-020123)、中吴大道南侧东南道路七十六西侧地块(DN060303-03),凤凰岛北路北侧(DN-040209-1)地块,中吴大道以北清柏路以东(DN050809-01)地块,劳动东路以南、优胜路以西(DN040315)地块,新堂北路南侧、新一路西侧(QL030215)地块,劳动东路南侧、雕庄路西侧(DN051008-01)地块,章青路西侧、青龙道路四十七北侧(QL060306)地块,北塘河路北侧、横塘河东路东侧(QL020105-01)地块,光华路北侧优胜路西侧(DN040313-02)地块,新堂北路南侧、华阳路西侧(QL020403-01、QL020403-03、QL020403-04)地块,鲜鱼巷西侧、周线巷北侧(ZX050402)地块,延陵西路南侧、鲜鱼巷东侧(ZX050403)地块。


2.强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功能,优化中心城区停车场所设施布局,探索建立停车位共享机制。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补齐城乡易淹易涝片区设施短板。加快推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主城区5G基站全覆盖。积极开展车路协同车联网、智能终端、新能源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3.有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全面推进未来智慧城、东青小镇、郑陆中心镇区、火车站北广场、中吴大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征收拆迁。积极推动城区工业用地优化调整,因地制宜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大力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加快城市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心城区,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专栏5:旧城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旧城改造工程:包括东青集镇地块,金三角2号地块(轨道),青龙生活区2-2#、2-3#地块,永宁路延伸改造项目,常州市政公司地块,上岖康贝周边地块,教育小镇北侧地块,原华严工业园北侧地块,北塘河路南侧地块,永宁北路南侧地块,横塘河东路东侧地块,原华严工业园东侧地块,团结村委东侧地块,徐家横塔地块,天瑞及周边地块,阳湖纺织及周边地块,东风粘合剂及周边地块,雕庄医院及周边地块,白家塘地块,邵家塘及周边地块(二期),万都金属城东侧地块,周季村地块,常编厂及周边地块,前王村潘家塘及周边地块,后黄村北环新村及周边地块,朱梅陈片区地块,九龙小商品市场及周边地块,雄联及周边地块,大明路东侧地块,东源纺织印染地块,爱斯特空调地块,小松铸造地块,金源铜业地块,雕庄工业园及周边地块,万鑫物流及周边地块,华洲特钢及周边地块,卞庄村地块,张家岸地块,恒丰铜材及周边地块,三院周边地块及6号地块,中吴大道南侧3、4、5号地块,中吴大道北侧ABC地块,芳田村和杨家村周边地块,红庙头周边地块,印试中心及周边地块,毛条厂及周边地块,东周村及周边地块,徐家村及周边地块,蔷薇公园北侧地块,电子器材厂及周边地块,三宝浜工业园周边地块,朝阳综合市场北侧周边地块,朝阳一村周边地块,福利院西侧地块,新货场周边地块,东货场及周边4、5、6地块。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包括武进小区、红梅东村小区、工人新村、丽华一村、朝阳三村、飞天小区、朝阳四村、五角场西村、东苑等109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700多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宜居改造、适老化改造、路面整治、管线入地改造、雨污分流改造、下水道疏通、外立面出新、护栏修缮、停车位改造、绿化整治、环卫设施、监控技防设施、落水管更换、围墙修补、楼道出新、智能化停车管理。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致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用活郑陆镇丰富的农业和生态资源,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1.做精农业促振兴

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集中布局“一环两镇八园”,打造以国家地理标志为依托、绿色农产品为主导、农业休闲旅游为方向的产业集群。建成适度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放大“焦溪翠冠梨”“黄天荡清水蟹”“焦溪二花脸”等品牌效应,打响金色稻米、绿色蔬果、蓝色养殖等“三色农业”品牌,到2025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85%以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文商旅农联动,建设一批农家乐示范村、生态农业体验基地、科技农业教育基地,发展农家采摘游、户外野营游、亲子互动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专栏6:“一环两镇八园”

一环:环郑陆休闲景观大道。

两镇:舜山小镇、焦溪古镇。

八园:焦溪翠冠梨、黄天荡清水蟹、焦溪二花脸、丰北特种水产、郑陆优质稻米、焦溪文创工坊、石堰葡萄科技示范、现代农业康养八大专业园区。

2.生态宜居促振兴

持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优化镇村布局,浓墨重彩写好查家湾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舜山小镇项目建设,确保“一年见模样、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榜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推动舜山小镇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推进黄天荡花卉科技产业园、丰北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分类推进美丽示范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精品示范村庄、绿美村庄建设,保护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建成一批省级绿美村庄,规划发展村庄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覆盖。

3.文明治理促振兴

弘扬“虞舜道德、季子诚信”乡风品牌,办好“乡村振兴学堂”,丰富开展“郑青春”“郑悦读”“郑运动”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厚植传承“焦溪农耕文化”,形成文明尚德的乡风、淳朴尚行的民风、守正尚学的家风。推动农村治理向社区治理看齐,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作用,依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等示范带动,搭建“群众议事会”平台,完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争创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城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坚决打赢气、水、土三大环境攻坚战,巩固“263”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营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VOCs、NOx专项治理,建立扬尘污染长效管理机制,到2025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着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管养,实施城镇雨污分流改造,整治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河道。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做好污染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加强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的监管,完善各类固体废物清运、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

专栏7: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

水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共试点治理6条,其中郑陆5条,开发区1条)。

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小坝河闸站等闸站新建改建工程9个,龙溪河疏浚(宝善桥-舜河路)等河道清淤沟通工程7个,隆兴浜综合整治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3个,黄昌河(郑陆段)圩堤加固等堤岸工程2个。

危废处置能力建设:5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项目(续建)。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郑陆镇有138个自然村尚未建设生活污水接管和处理设施,到2024年,辖区内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规划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综合能力提升建设:郑陆城镇污水处理厂利用1万吨现有设施改扩建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郑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工程。

2.实施区域环境大整治

开展“增绿添彩”生态建设行动,重点推进新沟河、北塘河和龙游河沿线生态项目,打造大运河休闲生态示范带;实施凤凰新城环岛路、菱溪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郑陆黄天荡等绿化提升工程。开展“拆违治乱”环境整治行动,有序拆除存量违法建筑,“零容忍”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开展“洁净天宁”城市清洁行动,全面推行“五合一”道路清扫保洁模式,精细化做好地面保洁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厕所改造建设。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调整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严格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深入实施城镇建设用地提效工程,整治低效、零星和闲置用地,健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落实“重保优供、分级保障”制度,有序做好国有和集体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统筹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围绕6个街道、1个中心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重点建设区域,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合理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集中集约、集聚高效、建一片成一片。

4.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推动垃圾全程分类,完善清洁直运模式,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水平,到2025年力争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鼓励园区企业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地建设慢行交通系统。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使用,倡导公众乘公共交通出行。

第八章  强化保护传承,充分释放人文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打响天宁文化“新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持续提高文明程度

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升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1.强化核心价值引领作用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机制畅通、高效运转、品牌丰富、群众满意的实体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2.提升区域文明建设水平

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贯彻落实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形成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特色,争创全国文明单位1家,全国文明村1个。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实施一批群众急需、特色鲜明、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基层群众中选树一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全面擦亮文化名片

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掘,不断激活运河文化新的生命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加快打造天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1.打响“城水相依”运河文化品牌

抓住老城厢复兴机遇,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精品段建设,全面整合青果巷、前后北岸周边地块文脉资源,推进意园、约园、近园保护修缮和对外开放,打造生态长廊、文化长廊、经济长廊。加快舣舟亭历史风貌区、南城脚·牡丹里文创园等项目建设,抓好东货场、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工业遗存综合开发,着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组织创作一批反映运河人文精神、码头文化的精品力作,依托网络、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展示宣传运河文化内涵,延续运河历史文脉。

2.打响“古韵今风”历史文化品牌

以保护为重点,扎实推进焦溪古镇申遗步伐,深化与国家文研院、东南大学等专业机构合作,恢复古镇街巷肌理和风貌格局。加快寺墩遗址考古挖掘,完善遗址保护规划,适时启动历史文化公园建设,搭建展示良渚文化的鲜活平台。依托天宁寺、天宁宝塔,精心组织佛教文化节等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彰显天宁佛教文化魅力。深化晋陵中路“百年老街”定位,打造集文商旅一体、“最常州”的特色精品街区。围绕季札、黄仲则、周有光等文化名人,创作澳门亚冠娱乐可听可见、可讲可说的文艺作品,选树天宁“代言人”。

3.打响“三杰故里”红色文化品牌

打造“三杰故里·红色名城”品牌,依托恽代英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史良故居、常州红馆党建文化园等红色史迹,开发红色资源衍生产品,设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深入开展天宁党史研究、抗战历史研究以及民主爱国主义研究,推出一批高品质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探索“红色文化+”发展路径,结合城市资源和民宿文化资源,建成红色慢行步道,配套文创休闲产业,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4.打响“锦绣天宁”文旅休闲品牌

高标准实施青果巷二期开发,打造文化旅游热门“打卡地”。推动凤凰岛整体开发,打造面向青年群体的婚庆活动和婚纱摄影品牌高地。加快环球恐龙城东进项目建设,打造集文艺汇演、主题度假、生态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小镇。打造全国杜鹃花小镇,定期举办以观赏、展示、体验为主的杜鹃花文化节以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强与中国田协、中国花卉协会等精准对接,办好常州凤凰岛马拉松、龙舟赛、铁人三项、自行车大赛等赛事活动。以“锦绣天宁”文化惠民品牌为抓手,持续开展运河畔文旅节、“锦绣天宁宴”美食节等活动,让天宁文化和美食成为旅游明星城市的独特标签。

专栏8:文化旅游重点工程(项目)

全国杜鹃花小镇建设、菱溪公园建设、季子文化传承基地、中华纺织博览园二期、龙游河文化休闲旅游提升工程、黄天荡生态湿地及花卉科技产业园、横塘河湿地公园二期、环岛路提升、近园周边改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品段建设、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二期)、环球恐龙城文旅项目、新型纺织服装工业旅游项目等。

三、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抓手,以精品文化品牌活动为支撑,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优化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天宁文化馆、天宁图书馆等场馆效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推进季子文化传承基地、寺墩遗址博物馆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综合服务能级。着力构建环岛路文化服务圈,融入留青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布点打造马拉松公园(全民健身公园)、文化长廊等城市小品项目,构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增强公共文化创新活力

把握新时期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制作、供给和服务能力。支持和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澳门亚冠娱乐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增强天宁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制定实施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意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集聚一批社会公认的文化名家。

3.丰富群众公共文化活动

加快培育群众文化团队,建立健全区镇(街道)两级文艺组织。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天天乐”“文化100”“运河畔”“中老年才艺秀”等各类群众文化节庆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有文化”的良好氛围。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百米读书圈、阅读嘉年华等活动,建设一批秋白书院,打造书香社会。

第九章  突出共建共享,奋力共创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标对表“八个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持续推进富民增收,推动更高质量就业,保障重点群体权益,健全区域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从保基本、广覆盖向高水平、高质量提升。

1.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大力实施富民增收行动计划,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平均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重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鼓励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扩大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众的转移净收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2.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就业计划,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落实“零就业”家庭认定管理,提高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实效。打好就业政策组合拳,落实好降低养老保险社保费率、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就业7万人,扶持创业40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同舟计划”专项行动,创新中小微民营企业职工保险形式,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精准衔接,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优化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打造阳光社保综合业务“零距离”服务品牌。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4.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全面落实低保、低保边缘、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政策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依托“8+1”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构建集低保、住房、特困家庭子女教育、大病致贫等于一体的救助体系,加大重大疾病和重点人群救助力度,健全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救助保障制度。进一步做好疫情、灾害和其他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助保障工作。建立涵盖就业、维权、医疗、保险、养老等于一体的退伍军人抚恤优待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二、巩固“教育强区”地位

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方位巩固天宁“教育强区”地位。

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扩大各类教育资源供给,满足教育发展的学位需求,到2025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42所。持续推进老城区学校改造,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加快布点知名国际学校,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到2022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达到1。提升学校装备水平,加大对教育教学设备、教室标准化建设、安防设施投入,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基本达省Ⅰ类标准。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校100%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加快推动常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探索引进国内一流大学在天宁开设分校,引进国际顶尖大学开展联合办学。

专栏9: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项目18个:新建青竹苑幼儿园、三毛地块幼儿园、九钢西侧地块幼儿园、东风地块幼儿园、南广场地块幼儿园、正衡幼儿园、天宁区实验幼儿园分园、董头村地块幼儿园、茶山街道北侧地块幼儿园、未来智慧城幼儿园、教育小镇幼儿园、兰陵地块配建幼儿园、季子幼儿园、舜新幼儿园、城投2-1地块配建幼儿园;改扩建东青幼儿园、郑陆中心幼儿园、北环幼儿园一期。

小学15个:新建北环路小学、常青小学、正衡小学、未来智慧城小学、教育小镇小学、东坡小学二期、雕庄地块改建小学、金融商务区配建小学、兰陵地块配建小学;改扩建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红梅实验小学、清凉小学、二实小老校区、丽华二小、浦前中心小学。

初中7个:新建正衡中学天宁分校一期、正衡中学天宁分校二期、正衡中学、未来智慧城初级中学、教育小镇初级中学、兰陵地块配建初中、三里地块配建初中。

特殊教育学校1个:改扩建光华学校。


2.促进教育公平优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深化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成熟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力度,到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达到0.93,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质。加快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发展在线教育,完善“社区教育+”模式,创建社区教育集团。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创新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完善“五级梯队”优秀教师培养机制。推动社会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3.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挥天宁教育发展基金作用,建立学校自主发展、教师专业提升、学生健康成长的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建立“五育并举”融合培养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内涵建设项目,创建一批市级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项目,努力构建适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样态。推进“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成果的常态化、普适性应用,完成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推广和培育任务。推进“1+X”教育信息化发展天宁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推动“健康天宁”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天宁”行动,推动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1.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加快推进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打造江苏省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完成常州市儿童医院、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移址新建和郑陆镇卫生院、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统筹谋划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及兰陵街道、茶山街道、天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建设等项目,以“中心带站”模式实现区域服务面积全覆盖。引导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康复、安宁疗护、儿童等公共医疗体系短缺的医疗服务领域。

2.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创新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医疗提标和医养融合方向,探索建立健康服务综合体、医养结合协作体、智慧服务网格化“两体一网”新模式。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建设医护人员实训基地。深化城市紧密型和专科共建型医联体等建设,形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基层特色专科发展格局。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全面落实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

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效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平战结合、快速响应、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准防控“五大机制”,建立健全疾病防控、监测、指挥、救援、社会治理“五大体系”,实施全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工程、疾病综合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区域医科院校科研创新工程、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工程“五大工程”,推进重大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切实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4.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推进医保市级统筹。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大病医保等医疗保障政策,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模式,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强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和便利化建设。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健全医疗保障诚信体系,强化医保基金风险管控及医保精细化管理。

5.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深入广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做实网格化健康服务,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提升“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丰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四、打响“幸福康养”品牌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坚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天宁养老服务品牌,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互动融合。

1.建设幸福康养小镇

依托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建设,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树立集聚区养老产业品牌,支持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和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发展,引进三甲标准医院、运动康复基地、生态疗养酒店、健康主题商业街区、颐养社区等优质项目,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建设社区综合性居家养老中心,引导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强化“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继续推动天宁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线上需求+线下服务”方式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2.加大医养融合力度

推广以居家养老、家庭病床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为依托,以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和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医、养、护一体化”的医养结合创新模式。鼓励新建和有条件的现有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机构,到2025年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康益行”医养融合项目试点,精准研制标准化、个性化医养融合服务包,以政府服务为杠杆撬动医养融合服务消费市场。结合常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以个人缴费、政府补助和医保基金划转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着力解决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保障问题。研究制定医养融合服务标准体系,强化医养融合服务的监管和质量控制,高质量扩大服务供给。

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全面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强化家庭养老服务支撑,落实提升家庭适老化改造覆盖率、开展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等扶持政策。提高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聚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长效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强化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第十章 推进系统治理,建设和谐平安天宁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推进治理法治化

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1.全面打造法治政府

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实现区、开发区、镇(街道)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全覆盖,落实重大决策项目依法决策机制,确保重大决策和政策于法有据。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律审核制度,全面推广全证据链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经验。完善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提升司法领域公信力。

2.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完善普法教育机制,有序推进“八五普法”系列活动,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行动。扎实开展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基层社区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法治乡村建设,丰富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预防调处综合机制。积极回应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天宁人民安居乐业。

二、推进治理现代化

以网格化和智慧化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以多元共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1.全面优化网格化治理

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推动“网格+N格”融合互动,聚焦“六个一”,整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和力量,推广“和谐促进会”“社区管家”“民情茶座”等经验做法,以大数据赋能、以网格化联动、以铁脚板落实,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能级提升,努力打造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多元共治的网格化治理“天宁样板”。

专栏10:网格化社会治理“六个一”

优化规范“一个全要素网格”,全面梳理相关部门涉及基层治理的事项,有序纳入网格。

组建培养“一支专职网格员队伍”,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

统筹构建“一个联动指挥中心”,建立健全网格化与数字化城管、“12345”政务服务等一体化运行模式。

集成共享“一个综合信息平台”,逐步纳入有关条线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对各类要素的精准定位、精细管理。

整合接入“一个对外服务热线”,做到“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

建立健全“一套联动协调机制”,促进各方协同共治。

2.加快建设智慧型社区

复制推广青龙街道新丰苑“智慧社区”建设经验,加快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积极拓展社区综合信息系统功能,应用互联网提升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健康咨询、公益活动等服务水平。推进城乡社区可持续营造,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开展“微自治”,培植“微组织”,推行“微服务”,打造居民互动共治的生活共同体。

3.大力发展公益性组织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融益天宁”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坚持社会组织党建与发展“双促进”,推动形成良好公益生态链。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大力培育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治理人才,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实现区、镇(街道)两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孵化基地全覆盖。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规模和范围,开展公益创新大赛,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型、互助性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提质增效。到2025年,全区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数量占比达50%以上。

三、推进治理精准化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施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宁。

1.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防范、应对和化解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金融、财政、房地产市场、城乡建设、社会领域突发性事件,稳步降低债务风险等级。完善和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易发类事故安全专项治理。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提升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巩固和深化专项斗争成果,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犯罪、新型网络犯罪和多发性治安突出问题,提升群众安全感。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健全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高质量建设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和智能泛在感知网络,构建以“数据警务”“互联网+警务”“人工智能+警务”为重点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出租屋特别是群租房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3.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坚持事前防范、事中响应、事后恢复并重,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防”“救”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完善防汛、防台、防疫、食品药品和消防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共享制度,畅通突发事件联络渠道,推进联防联治。实施人防设施提升工程,切实做到“两保障、两服务”。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等原则,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构建防范有力、指挥统一、联动高效、应对有序的防灾减灾工作网络。

第十一章 加强和保障规划组织实施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规划组织实施与监督考核机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地,以有力有效的举措,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制度,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优化领导牵头重要专班、挂钩重大项目、联系重点企业等工作机制,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成果。

二、创新规划组织实施

区政府统一组织本规划实施,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明确实施进度和推进措施,逐项落实目标任务。加强财政、投资、土地等政策统筹协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坚持用项目落实规划、用政策支撑规划、用资金保障规划,确保按时、高效推动规划落地。“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五年完成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

三、强化监测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年度跟踪督查机制,结合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和执行,跟踪落实规划进度,实时督查反馈。依法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和末期全面评估,评估报告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完善规划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权威、准确和及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规划评估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

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

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听取专家学者、人民群众、企业家和“两代表一委员”意见,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智库等对规划编制实施的辅助支持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澳门现金赌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C) gongdayong.com E-mail:chinatnq@163.com
天宁区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1922210544@qq.com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20001 苏ICP备05003616号